- 韓國公共廁所的4個驚人點:免治馬桶甚至衛生紙?
- 韓國的公共廁所文化給外國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免費、安裝免治馬桶、提供衛生紙、清潔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旅行時請確認廁所使用小貼士和禮儀。
韓國電梯按鈕文化體驗記 – 「還沒到就先按?」
首爾市中心的一棟大樓。電梯發出「叮」的一聲停了下來,還沒等門打開— 裡面的人已經按了我要去的樓層按鈕。那一刻,我愣住了。
「我還沒進去呢… 怎麼知道的?」
在韓國,這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場景。韓國的電梯文化,在狹小的空間裡巧妙地融合了體貼、效率和快快文化。
很多外國人在Google上搜索「韓國電梯按鈕文化」、「為什麼要連按關門鈕」、「韓國人為什麼要幫你按樓層」、「電梯取消按鈕的使用方法」等等關鍵字。因為起初是文化衝擊,後來卻成了日常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細節。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我親身經歷的韓國電梯按鈕文化、外國人經常感到驚訝的瞬間,以及隱藏在其中的韓國人潛意識裡的體貼和傾向。
連按關門鈕、取消按錯的樓層、先上電梯的人幫忙按別人的按鈕…
你準備好感受韓國社會的節奏和情感,從這些非常小而瑣碎的動作中嗎?
1. 還沒進去… 就先幫你按樓層的文化
起初,我難以置信。在門打開之前,看到我所站的樓層號碼已經亮著,心想:「他們怎麼知道我要在哪裡下車?」
但在韓國,這種場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先進入電梯的人有「看到外面有人,就會主動按下一樓或大廳,或是經常去的樓層的習慣」。
有時候也會問。
「去幾樓?」這不僅僅是按一下,而是先關心對方的目的地,這是一種自然的體貼。
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友好,也可以看作是為了保持快速流程而形成的潛意識合作文化。對於外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神奇而溫暖的文化。
2. 為什麼要連按「關門」鈕?
電梯門一打開,韓國人就會像閃電一樣連按「關門(▶◀)」鈕。 外國人可能會覺得有點急躁,甚至沒禮貌。
但 在韓國,這種行為幾乎是一種反射性的習慣。這也反證了「快快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日常。
• 甚至連開門的時間都覺得浪費
• 與其等其他樓層的人
•「我上去時快速行動是對彼此的體貼」也有這樣的認知。
特別是在擁擠的上班高峰期,或者有很多辦公室的大樓裡,甚至會有人認為「不按關門鈕就是給人添麻煩」。
3. 用取消鈕「還沒到就取消我的樓層」?
上了電梯,你按的樓層的燈突然熄滅了?你可能會感到不高興或困惑。 事實上,很多外國人都對「為什麼取消我的樓層」感到困惑。
但在韓國的電梯裡,有一個「取消按錯的樓層的按鈕(Cancel)」功能,很多人經常使用它。
例如:
• 我以為按了5樓,結果按了6樓
• 按了之後, 「咦?沒一起上來嗎?」然後取消的情況
• 如果已經按下的樓層與目的地不同,則立即取消 → 重新輸入
這是在重視電梯有效運營的文化中產生的一種行為,這也是外國很少見到的細緻系統。
4. 即使是一個按鈕,也蘊含著韓國人潛意識裡的體貼
在電梯裡,問某人一句「去幾樓?」,然後立即按下按鈕,這個短暫的動作。
這不只是一個「幫助」。它是社會氛圍、群體內的體貼、在空間裡履行角色的組成部分。
韓國人習慣在公共場所表現體貼,在電梯等狹小空間,這種趨勢會更強烈。
• 即使只有一個人,看到後面有人來,也會按下「開門」鈕
• 雖然是陌生人,但幫忙按樓層的行為,也表現了看不見的共同體意識。
5. 對外國人來說是衝擊,但很快就會習慣的文化
起初,你會感到困惑,甚至會想:「為什麼這麼匆忙?」,但只要在韓國待幾天,你就會發現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在連按關門鈕。
因為這種文化不是簡單的禮儀或程序,而是自然融入韓國社會節奏的日常體貼。
這也是YouTube和部落格上經常出現「韓國電梯不一樣」、「這有點神奇」反應的原因。
一個按鈕裡蘊含著韓國人的體貼和節奏
電梯空間很小,停留的時間也很短。但在那短短的瞬間,韓國獨特的細膩、體貼,以及快速的節奏都完全融入其中,這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真正了解。
起初,你會產生「為什麼要這麼快地按關門鈕?」、「還沒到為什麼要按樓層?」、「我按的按鈕突然熄滅了,為什麼?」這樣的疑問,但幾天之後,你就會感受到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禮貌且有效率的韓國式溝通。
所以,就在此刻,Google上仍然出現這些搜索關鍵字
「韓國電梯按鈕文化」、「為什麼要連按關門鈕」、「韓國電梯取消按鈕」、「在電梯裡幫忙按樓層的原因」…
像這樣,在電梯這個狹小空間裡的瑣碎行為,對外國人來說也會留下不小的印象,有時候也成為了最接近體驗韓國社會的節奏和情感的意想不到的文化體驗。
如果你現在就在韓國,下次搭電梯時,請小心地環顧四周。 韓國就在那個小小的按鈕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