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社會的奇妙景象 TOP10:從無人商店到廢校咖啡廳
- 介紹韓國社會的10個奇妙景象,探討對外國人而言獨特的韓國變化,例如無人商店、廢校咖啡廳、獨食文化等。
韓國的大眾交通在全球也享有「準時、快速、便宜」的聲譽。首爾地鐵幾乎精確到分鐘,計程車可以用App叫車,只要有一張可以在全國使用的交通卡,就可以連接公車、地鐵和計程車。但是,韓國大眾交通中不僅僅只有便利性,還蘊藏著外國人感到陌生卻又饒富趣味的文化。
例如,在地鐵裡,拿著麥克風的江湖郎中賣著保健品,以及廣域巴士後排座位互相觀望、預約的景象。
此外,
• 不坐在老弱病殘專座的默契規則
• 在公車內不交談的無聲禮儀
• 運行至深夜的貓頭鷹巴士
這種文化也反映了韓國社會的集體意識和以關懷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特別是對於外國遊客或居住者來說,常常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為什麼會這麼精細?」「為什麼這個景象如此安靜?」之類的疑問。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些疑問而寫的。
從現在開始,將以外國人的視角,探索「韓國大眾交通的特殊景象」。相信這對你來說也會是新的視角和有趣的文化發現。
外國人驚訝的韓國大眾交通特殊景象
1. 地鐵江湖郎中 – 地鐵不僅僅是交通工具?
搭乘韓國首都圈地鐵時,有時會出現非常陌生的面孔。那就是「江湖郎中」。他們大多是中年男性,進入地鐵車廂後,拿著小型麥克風或擴音器,突然開始對人們講話。 「這個產品也曾在電視上出現過,對關節真的很好!」他們邊示範邊從包裡拿出各種物品。
當然,他們實際上並非販賣藥品,而是以保健食品或功能性膠帶、痠痛貼布等為主。 在法律上屬於灰色地帶,只要不引起過度喧鬧或引發民怨,地鐵員工或警察通常不會介入。 甚至在某些線路上,也有乘客會傾聽或購買江湖郎中的產品。
這種文化的背景是韓國經濟成長時期,在街上賣東西的「流動商販文化」深深扎根。 以前在公車或市場也常見的景象,搬到了地鐵這個空間。 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這種銷售方式更容易接受。
儘管江湖郎中的數量正在減少,但在特定區間或時間段仍然可以看到這種景象,對外國遊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獨特且難忘的文化體驗。
2. 老弱病殘專座的默契規則 – 不坐但必須遵守的座位
韓國地鐵有'老弱病殘專座',這是一種特殊的座位。 這是為老年人、孕婦、殘疾人等指定的座位,通常位於大多數列車的兩端。 奇怪的是,即使這個座位是空的,大多數年輕乘客也絕對不會坐。
這不僅僅是因為標誌,更是因為社會氛圍和目光。 例如,如果年輕人坐在這個座位上,而老年人上車,可能會受到周圍人的指責,甚至被發佈在SNS上引起爭議。
因此,許多韓國人選擇「萬一有人需要」,一開始就不坐。 也就是說,物理上可以坐,但存在心理和道德障礙的座位。
對於外國人來說,可能會想「為什麼沒人坐?」 但這種文化中蘊含著尊重、關懷、謹慎等韓國特有的情感。 特別是在韓國,公共場所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成為社會評價的對象,因此對於這種敏感的座位,人們往往會更加謹慎。
3. 寧靜的公車文化 – 沉默也是一種禮儀
搭乘韓國的公車或地鐵時,大多很安靜。 打電話的情況很少見,也很難看到朋友大聲說笑的樣子。 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公車簡直就是「沉默的移動空間」。
這種景象可能會讓外國人感到很陌生。 在歐洲或美國,即使在大眾交通工具上也可以自由通話,與朋友開玩笑也很自然。 但在韓國,不給他人帶來麻煩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美德。
實際上,很多韓國人在公車或地鐵上接到電話時,會簡短地說「我現在很忙」或「我在公車上,稍後再聊」,然後掛斷電話。 這是一種在整個社會中學習到的行為,並被韓國人視為基本的禮儀。
公共場所的安靜氛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會造成緊張感,但同時也被評價為展現了高度的秩序意識和關懷文化。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既是一種新奇感,也是親身體驗「文化關懷」的場景。
4. 貓頭鷹巴士 – 凌晨也運行的城市
在韓國,特別是首爾,即使過了午夜也可以搭乘公車。 這就是所謂的「貓頭鷹巴士」,深夜專用線路。 這些巴士從午夜12點運行至凌晨2點或3點,連接主要地區。
例如,從江南到弘大,或者從鍾路到蠶室等繁華地區的線路是典型的例子,因為它們每隔30到40分鐘運行一次,所以對晚歸的人們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種系統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體驗。 在許多國家,過了晚上11點,地鐵或公車就會停運,因此乘坐計程車或步行出行是很常見的。 但是在韓國,即使在深夜,也可以相對安全地使用公車,而且費用與普通大眾交通工具幾乎相同。
特別是對旅行者、夜班工作者和學習到很晚的學生來說,提供了24小時生活在城市中的感覺,並且可以說是同時展示了城市的活力和安全性的一個代表案例。
5. 連接全國的交通卡
在韓國乘坐大眾交通工具最方便的方式是使用「交通卡」。 購買像「T-money卡」這樣的預付卡並充值後,就可以在地鐵、公車、計程車,甚至便利店使用。
這張卡的真正優點是,不僅可以在首爾使用,還可以在釜山、大邱、光州等全國幾乎所有城市使用。 在國外,每個城市的交通系統都是分開的,一個城市的交通卡通常不能在其他地區使用。
但在韓國,即使帶著在首都圈使用的交通卡去濟州島、江原道也可以照常使用,而且車費也會自動按距離計算。 不僅如此,還可以享受換乘優惠,所以在換乘同一線路的公車和地鐵時可以節省費用。
這種系統的整合性和效率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給外國遊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總結 – 日常交通,文化的窗口
在韓國旅行或居住並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外國人,常常這樣說道。
「韓國的交通不僅僅是快速和方便,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本身。」
實際上,韓國的地鐵和公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在地鐵站裡欣賞圖畫,在書店咖啡館裡看書,在廣域巴士上每一個座位都隱藏著複雜的眼神,即使在深夜也毫不間斷行駛的貓頭鷹巴士,傳遞著城市永不停息的脈搏。
而其中融入了韓國人特有的秩序感、關懷文化、效率追求、集體意識。 有著無人坐但人人都要遵守的『老弱病殘專座』,沉默是禮儀的公車文化,甚至是商業活動也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存的地鐵江湖郎中——所有這些元素都讓外國人提出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文化?」這樣的疑問。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簡單。 韓國社會在快速變化的同時,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性和共同體意識。 正因為如此,韓國的大眾交通工具才不是「移動的手段」,而是可以體驗韓國社會一面的小而深的窗口。
评论0